2025年青年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感悟(办公室从事文秘)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123.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2025年青年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感悟(办公室从事文秘)
2025年青年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感悟(办公室从事文秘)
2025年7月15日至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青年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作为一名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近8年的“老笔杆”,此次培训于我而言,既是一次“充电器”式的知识补给,更是一场“淬火炉”式的思想洗礼。12天的培训里,从理论课堂到实地调研,从案例研讨到情景模拟,我在“学、思、践、悟”的循环中不断打破认知边界,对“文秘工作何为、青年干部当为”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破“文牍茧房”:在“笔杆子”再锻造中锚定政治坐标
培训首日,市委党校王教授以《新时代文秘工作的政治属性与实践要求》开篇,用一组数据刺痛了我——“去年全市党委系统督查中,因文件表述不精准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的案例占比达17%,其中3起因‘政策解读歧义’引发群众误解。”这组数据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了我日常工作中的“惯性盲区”:过去总认为“文秘就是文字关”,只要语法正确、格式规范便是合格,却常常忽略文字背后的政治导向、民生温度。
课堂上,王教授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起草过程为例,讲述起草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词反复推敲的细节:最初草案写“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后经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家庭农场”登记标准模糊,最终调整为“支持依法登记的家庭农场、规范运营的农民合作社”,仅这一处修改,就让政策覆盖范围更精准、可操作性更强。“文字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连接政策与群众的‘桥梁’,每一个措辞都要经得起‘政治体检’。”王教授的话让我想起自己去年起草的《关于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其中“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一句,因未明确“社会资本”的界定范围,导致部分小微养老机构误判政策边界,后续不得不补发补充说明。
课后研讨时,同组的市发改委小张分享了他在参与“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撰写时的经历:“为了核实一个数据,我们跑了3个街道、5个社区,发现基层统计口径与市级系统存在差异,最终报告里专门加了‘数据采集说明’,既保证了真实性,又避免了基层‘被问责’的顾虑。”这些鲜活的案例让我意识到,文秘工作绝不是“坐在办公室码字”,而是需要“脚沾泥土”的……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
收藏 加会员 下载
×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28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新用户自动注册)

手机号注册/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