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政法委机关2025年“根治违规吃喝顽疾涵养优良党风政风”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123.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在县委政法委机关2025年“根治违规吃喝顽疾涵养优良党风政风”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在县委政法委机关2025年“根治违规吃喝顽疾涵养优良党风政风”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根治违规吃喝顽疾涵养优良党风政风”为主题召开专题党课,既是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深化作风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要求,对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的一次集体提醒、集体加压。作为县委政法委书记,我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但违规吃喝问题仍禁而未绝?为什么明明知道“酒桌陷阱”“饭局风险”,仍有少数干部“前赴后继”?这些问题的答案,既藏在“舌尖上的腐败”的细节里,也暴露出思想防线的松动、制度执行的漏洞、责任传导的虚化。今天,我想结合近期调研发现的典型案例、上级通报的违纪数据,以及咱们机关日常监督中的具体问题,和大家一起剖开“违规吃喝”的“伪装衣”,找准“作风之弊”的“病根子”,共商“长效治理”的“硬招子”。 一、认清“七种伪装”:违规吃喝绝不是“小事小节”,而是“大贪大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违规吃喝不是简单的生活问题,而是关系党的作风和形象的大问题。”但从近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案例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心存侥幸、顶风违纪,甚至把违规吃喝当成“社交刚需”“潜规则”,衍生出五花八门的“变形记”。结合咱们政法系统实际,我梳理了当前违规吃喝的“七种常见伪装”,大家务必高度警惕。 第一种是“不吃公款吃老板”——隐蔽性更强的“利益输送”。有的干部表面上“自掏腰包”,实则由管理服务对象“埋单”。比如,去年省委巡视组反馈的某乡镇干部违规接受企业主宴请问题中,当事人声称“是朋友请吃饭”,但调查发现,所谓“朋友”是其分管领域的工程承包商,餐费高达3000余元,且饭后还收受了对方赠送的高档香烟。咱们机关去年也查处过类似问题:一名基层法庭庭长以“同学聚会”为名,接受案件当事人的“私人宴请”,席间还“顺便”了解案件进展,最终因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被党纪处分。这种“不吃公款吃老板”的本质,是把公权力异化为“私人资源”,把“亲清”政商关系变成“吃拿卡要”的交易链。 第二种是“不吃本级吃下级”——层层转嫁的“隐形负担”。有的单位以“工作交流”“调研指导”为……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