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产业提升发展的调研报告——“小豆腐”撬动“大发展”-“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123.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豆制品产业提升发展的调研报告——“小豆腐”撬动“大发展” “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豆制品产业提升发展的调研报告——“小豆腐”撬动“大发展”“老手艺”焕发“新生机”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各地积极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把一些土生土长的小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我县豆制品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以甘泉豆腐、甘泉豆腐干为主的豆制品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享有良好声誉,具备打造成为重要产业链条的潜力。开展此次调研,旨在全面掌握了解我县豆制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真正让豆制品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一、发展现状 (一)历史源远流长。甘泉豆腐技艺流传盛广,据市地方志记载起源于汉,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宋金,兴盛于明清,流行于民国,长达数千年之久。起初,当豆腐卖不完时,便把豆腐切片在锅盖上炕干当零食吃,日常月久,众人都说好吃,就专门炕豆腐片出售,后起名豆腐干。甘泉美水豆腐的命名发源于1400年前,隋炀帝北巡游猎到甘泉县后,百姓进水贡食,第一道佳肴就是豆腐和豆腐干,得到了隋炀帝的频频称赞。千百年来,甘泉人利用美水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豆腐和豆腐干的技艺一直在民间流传。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开始,甘泉县城有了专门的豆腐干店铺。1996年,为适应市场需要,我县从韩国引进先进设备,从大豆浸泡、磨碎、煮浆、点卤、压干以至包装消毒,全部都由机器操作,形成完整的生产流水线,豆制品产业由手工作坊式生产逐步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型。 (二)发展初具规模。2000年左右,甘泉鲜豆腐已畅销延安,直销西安。之后,甘泉豆腐生产进入由龙头企业带动的工业化规模生产与传统作坊并存的时代,“宏利豆业”曾红极一时。甘泉豆腐干是我县第一张产业名片,注册品牌先后有1996年甘泉美水食品公司生产的“美水牌豆腐干”,鹏德食品公司生产的“甘泉……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