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路径观察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123.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我国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路径观察 我国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路径观察 一、四种类型 从调研情况看,我国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可大致分为四种: 第一类是挖掘优势资源,做强地标产品。 作为一个小型区域经济体,县域经济发展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很多特色产业发展与本地自然资源禀赋息息相关。 贵州省赤水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暖湿,降水充沛,竹类资源丰富。当地结合自然资源优势,抓住上世纪90年代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开启“退耕还竹”生态发展模式,全力支持造竹。同时实施“景区—林场—农户”的生态旅游补偿机制,以年门票收入的2.5%作为竹木资源的补偿费用,形成了从种竹、竹材加工到生态旅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2022年赤水市竹产业产值达74.6亿元,占全市GDP的62.7%。 与赤水市竹产业发展模式类似的,还有陕西洛川县的苹果产业,黑龙江克山县的大豆、玉米与马铃薯产业,以及林甸县的乳品产业等。 这些地方均立足于本土资源,发挥种植业优势,并逐步改良品种、引入加工企业、完善物流配送等,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农业“主导产业突出,配套产业林立”的发展格局。调研发现,该类型县域特色产业总产值量级在几十亿到百亿元不等。 第二类是扶持本土企业,实现优势再造。 一些地方没有突出的自然资源,但依靠大量懂市场、懂经营的优秀人才,从家庭作坊或者乡镇企业起步,逐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产业,并形成“总部经济”。调研发现,这种类型特色产业大多集中于第二产业,如河南省长垣市的起重机产业、山东省肥城市的建筑安装产业、费县的木业等。 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可概括为“龙头起步、延链经营、及时转型”。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着力于软环境培育,通过再造本地企业优势,激发创新活力。调研发现,该类型特色产业总产值大多在百亿量级。 第三类是开发文旅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县域文化资源分布广、数量多、类型杂,一些县域善于梳理、整合、包装当地文化资源,第三产业特色鲜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以小吃业驰名全国、四川省富顺县豆花产业为地方特色、江西省南昌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第四类是强化区域协同,紧盯产业转移。 调研了解到,承接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效能,也是县域……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