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对大运河文化的贡献概述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123.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泰州对大运河文化的贡献概述 泰州对大运河文化的贡献概述儒贯东西运盐河货税南北海陵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跨越2500多年,全长约1797公里,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从公元前486年吴国开凿邗沟,到隋唐南北大运河、元代京杭大运河的多次改造,大运河始终与中华文明进程同步,成为维系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核心纽带。 一、国家符号 大运河不仅是古代工程智慧的结晶,更是动态演进的文明符号。它通过漕运制度、水利技术、文化交融等,持续塑造着中华文明的政治统一性、经济联动性和文化包容性。有以下文化特质: (一)多元文化融合。大运河建设顺应自然规律,将水利工程与生态网络结合,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合文化,其兼容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地域特色文化,将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海洋文化及草原文化熔铸为“通、统、容、合”的文明体系。 (二)双重文化属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涵盖古建筑和遗址,包括古河道、闸坝、古镇等,构成流动的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涵盖运河船工号子、传统技艺、民俗节庆及饮食文化,是活态传承的文化基因。 (三)国家文化符号。大运河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包容性的象征,曾连接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文明互鉴的通道。2014年申遗成功后,成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世界运河城市论坛(WCCF)等机制推动全球运河城市合作,彰显其国际影响力。 对照上述特质,泰州对国家符号的贡献主要有: (一)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溱潼会船节1991年开始举办,1992年列入江浙沪旅游节正式旅游项目,1995年列为江苏省民俗风情游首游式项目,1998年与“云南泼水节”一起被国家旅游局列入中国十大传统民俗风情旅游节,“清明节·溱潼会船”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2009年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规模最大的船会活动”。溱潼会船节是全球罕见的大规模水上民俗盛会,被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已经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瑰宝。 (二)全球生态农业文化遗产。四周……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
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