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省“三资三化”改革引发基层担忧的调研报告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123.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关于XX省“三资三化”改革引发基层担忧的调研报告 关于XX省“三资三化”改革引发基层担忧的调研报告自2025年以来,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财政收支矛盾、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XX省全面启动并大力推进以“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杠杆化”为核心的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此项改革源于兄弟省份的成功试点经验,旨在通过“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的市场化手段,系统性盘活省内高达21.5万亿元的沉睡资产,构建可持续的大财政体系,为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提供坚实支撑。 根据XX省委省政府部署,改革于2025年4月正式印发总体工作方案,并分阶段稳步实施。截至9月底,部分地区已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如省会XX市“三资”总量突破6万亿元,累计盘活资产超2000亿元,实现盘活收入逾1100亿元;XX市盘活“三资”231.5亿元,实现有偿使用收入超40亿元。改革的顶层设计思路清晰,目标宏大,意图通过激活存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然而,在改革高歌猛进的背后,我们通过对部分市、县、乡镇的实地走访和座谈调研发现,这项自上而下、带有强烈“运动式”色彩的改革在基层执行层面正面临诸多挑战,并引发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深层次担忧。一些潜在的风险和矛盾开始显现,若不加以重视和妥善解决,不仅可能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衍生出新的问题。本报告旨在梳理分析改革推进过程中暴露出的三个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目标压力传导下的执行异化风险,引发“新官理旧账,又添新窟窿”的担忧 “三资三化”改革的初衷是化解存量债务、优化财政结构,但在实践中,强力的行政推动和层层加码的考核指标,正使基层执行行为出现异化的风险。 一是为盘活而盘活,存在国有资产贱卖流失风险。改革方案提出“三个一切尽可能”的原则,措辞之“猛”,旨在打破常规、强力推进。然而,这种压力传导至基层,容易异化为“唯盘活论”的政绩冲动。部分县区为完成年度500亿元低效无效资产盘活、新增5000亿元融资等硬性指标,存在“寅吃卯粮”、仓促上阵的倾向。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尽职调查不充分、资产评估不科学、交易过程不透明的问题时有发生。调研中一位基层国资干部坦言:“上面的要求是快,是数字,但很多资产的价值需要时间培育和市场验证。现在就像是急着把……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
微信支付